> 聖家教堂(巴塞隆納)

神聖家族宗座聖殿是西班牙巴塞隆納一座天主教教堂,一般簡稱為聖家大教堂或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該教堂由安東尼·高第設計,設計帶有強烈的自然色彩,特別是剛完工不久的大堂,眾多白色石柱拔地而起,宛如棕櫚叢林,讓人嘆為觀止。聖家堂外觀分有3個立面,由高第設計的誕生立面,將《聖經》中所描述的場景,以繁複的雕刻逐幅展現,精美至極,使得該教堂成為巴塞隆納最為人所知的觀光景點。
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目前已由第4代設計師接手。高第在1883年接手設計,到他1926年死亡前、43年的心血都花在聖家堂。
因為是贖罪教堂,資金的來源主要靠個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快慢,所以至今還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還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教堂外牆 教堂天花
地址: Carrer de Mallorca, 401 08013 Barcelona
電話: +34 935 13 20 60
開放時間(10月至3月): 09:00 - 18:00
(4月至9月): 09:00 - 20:00
※ 12月25至1月1日及1月6日, 09:00 - 14:00
※ 教堂關閉15分鐘前停止售票
網址:
http://www.sagradafamilia.cat/sf-eng/index.php
> 米拉之家(巴塞隆納)

高第 (Antoni Gaudi) 的又一傑作,又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之一。米拉之家 Casa Mila (又名 La Pedrera) 建於 1906-1910 年,是紡織商人委託高第設計的私人豪宅。這幢鵝黃色波浪狀公寓建築,綴有以扭曲黑鐵片交錯出的織花陽台。屋頂平臺,錯落著一根根造型奇特的通風管及煙囪,有些呈螺旋狀、有些則宛如中古世紀的鐵甲武士般;有些為馬賽克拼貼、有些則與鵝黃色建築外觀同一色調,既詭異又有趣。由於米拉之家整體建築,如同一根被蛀空的樹幹,在屋頂還可往挑空的中庭眺賞,一探高第著重採光的巧思。

地址: Provença, 261 - 265. 08008, Barcelona.
電話: +34 902 202 138
開放時間: 11月5日至2月28日(09:00 - 18:30, 最后入場為18:00)
3月1日至11月4日(09:00 - 20:00, 最后入場為19:30)
註: 1月1日時間為11:00 - 18:30
休息日: 12月25日, 1月7日
費用: €16.50/成人
交通: 地下鐵3/7號線 Diagonal站
網址:
http://www.lapedrera.com/en/home
> 巴特婁之家(巴塞隆納)

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擴建區 (Eixample)的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árcia)43號。2005年被擴充入世界遺產安東尼·高迪的建築作品中。
巴特婁之家是建築師安東尼·高迪同若熱普·瑪麗亞·茹若爾合作裝修改造的一座建築。原建於1877年的巴特婁之家,高第在1904~1906年接手改造,以巴塞隆拿所處的加泰隆尼亞地區一個屠龍救美故事,作為設計藍本,波浪形的大門,鑲嵌著圓盤狀的白色瓷磚與綠、藍、茶色的玻璃;鱗片狀的屋頂,代表巨龍的身軀;遍佈每個窗戶的頭骨狀陽臺,代表遭惡龍逼害的受難者;屋內的瓷磚以蔚藍爲主調,營造海洋氣息。

巴特婁之家入場費用,已包括提供一部多國語言導覽解說機,讓遊客邊漫遊大宅,邊細味這段英雄救美的傳說。
地址: Passeig de Gràcia, 43 - 08007 Barcelona
電話: +34 93 216 03 06
費用: 20.35€
開放時間: 09:00 - 21:00(最後入場為20:00)
交通: 地下鐵L2,L3,L4線 Passeig de Gracia站下車步行約2分鐘
網址:
http://www.casabatllo.es/en/
> 維森斯之家(巴塞隆納)

1878年,26歲的高第設計第1幢建築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
這座建築雖然不及高迪的其他建築有名,但卻是高迪建築設計中第一個重要作品。
充滿伊斯蘭建築風格,線條修長筆直,使用土磚和花瓷磚製造出多變的幾何圖樣。棕櫚葉形狀的鐵藝柵欄與院落內的棕櫚樹互相映襯,令人印象深刻。
房主維森斯先生是磁磚厂的老板。高迪在這座樓上將磚塊和瓷磚有機地結合起來,展示出絕妙的幾何圖形和非凡奪目的風采。
1984年,維森斯之家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維森斯之家為私人住宅,不對參觀者開放。
地址: Calle de les CarOLines
地鐵:3號線Fontana站
> 加泰羅尼亞音樂宮(巴塞隆納)

加泰羅尼亞音樂宮建築是大師蒙達內爾1908年作品,巴塞隆拿最令人震撼的現代派風格建築之一,色彩艷麗的雕塑和陶瓷馬賽克裝飾是其最突出的特色。音樂宮外牆根據民歌創作的組雕、舞台拱門象徵民族與古典音樂的群雕、背景牆上的繆斯女神等雕塑,以及彩色玻璃畫窗、無處不在的馬賽克拼圖和繪畫作品,把整座建築組合為一件整體藝術作品。加泰羅尼亞音樂宮2005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今天,每年有超過50萬人出席在加泰羅尼亞音樂宮的各種音樂表演,從從交響樂及室內樂,到爵士樂和坎索(加泰羅尼亞語歌曲)。
地址: C/ Palau de la Música, 4-6 - 08003 BARCELONA
電話: 93 295 72 00
開放時間: 10:00 - 15:30
復活節及7月: 10:00 - 18:00
8月: 09:00 - 20:00
票價: 17歐元/成人
交通: 地下鐵L1/L4 Urquinaona站
網址:
http://www.palaumusica.cat/en
> 奎爾公園(巴塞隆納)

奎爾公園位於巴塞隆拿北區 Graica 的山頂,是西班牙建築巨匠高第 (Antoni Gaudi) 最大型的作品。公園建於 1900-1914,公園前身是一個巨型花園豪宅群,但因距離市中心稍遠,只賣出 2 戶,計劃最後被擱置。在1922 年由巴塞隆拿市政府正式接管,更在 1984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現時亦成了市民的優閒好去處。
公園內運用了大量圓柱拱門建築,正門有兩幢童話式小屋,椅子以彩色碎石片併湊以成,傳統的馬賽克風格盡現其中。圓拱通道下自然營造的演奏廳,吸引不少樂隊駐場獻唱。而沙地廣場上更能俯瞰全市景觀,遊客就像置身於七彩繽紛的童話世界裡,確會令人流連忘返。
地址: Carrer d'Olot 7, 08024 Barcelona, Spain
電話: 34-934 132 400
開放時間: 08:00 - 21:00
費用: 8 € / 上網購買: 7 €
網址:
http://www.parkguell.cat/en/
> 奎爾宮(巴塞隆納)

靠近La Rambla 大道的奎爾宮Palau Güell,不僅是安東尼‧高第首次宣示個人獨特建築理念的偉大作品,更於1985年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建於1886-1891的奎爾宮位於巴塞隆納的萊修劇院附近,當年奎爾公爵為了振興家族產業並挽救蘭布拉大道的名聲,決定聘請當時已具有知名度的設計師高第興建一座華美絕倫的住宅,信任高第的奎爾公爵並不限制高第任何預算、花費、工期,讓高第盡情的發揮創意和構想,因此奎爾宮花了6年才完成,也幾乎花光了奎爾公爵的財產,但也讓高第自此聲名大噪,向世人宣示了其獨特的建築理念。
地址: Carrer Nou de la Rambla, 3-5,08001 Barcelona
電話: (+34) 934 725 775 / (+34) 934 725 771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日
夏令時間 (4月1日至10月31日): 10:00 - 20:00(售票處19:00關閉)
冬令時間 (11月1日至3月31日): 10:00 - 17:30(售票處16:30關閉)
停止開放時間: 非節假日的星期一、12月25至26日、1月1日及6月13日
票價: 普通票12歐元
交通: 地鐵3號線Liceu站
網址:
http://palauguell.cat/come-palace-chinese
> 巴塞隆納大教堂(巴塞隆納)

西元初年建於一座大教堂的原址上。在古羅馬人時期開始修建,但是最後在哥特人時期建成,因此哥特式風格也是這座大教堂的主要風格
外觀樸素,只用垂直扶牆裝飾。聖伊沃門(Puerta de San Ivo)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哥特式風格的典範。教堂裏的殿堂幾乎是同一個高度,這就使人感覺處於單一空間。側面的祭壇上面都有一扇玻璃窗,給祭壇整體增加光亮和寬敞的感覺。教堂圓頂被一層木鑲嵌天花板包在裏面。主外牆是相對較新的建築(完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儘管這是出自1408年的設計。

地址: Plaza de la Seu 3, 08002 Barcelona
電話: (0034) 933 428 262
開放時間(平日和星期六): 08:00-12:45(免費)
13:00-17:00(入場6歐元)
17:15-19:30(免費)
(星期日及假期): 08:00-13:45(免費)
14:00-17:00(入場6歐元)
17:15-19:30(免費)
網址:
http://www.catedralbcn.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4&Itemid=1&lang=en
> 達利美術館(巴塞隆納)
西班牙東北部靠近西法邊界的小城費格里斯(Figures),幾乎每個本地人都能向外來客指出「達利劇院美術館」的方向。費格里斯是本世紀大畫家達利的故鄉,離巴塞隆納約兩小時廿分鐘火車車程,一九七四年達利美術館落成後,成為藝術愛好者的聖城。
達利美術館建築物前身為市立戲劇院,建於十九世紀,達利十四歲時便是在這裡首次對外展出作品。戲劇院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毀於戰火,達利在廢墟上建立了他的個人美術館。
從外面看,可看到一座粉色城牆,圍牆上均佈滿金黃色的麵包,在頂端還有一顆顆金黃色的雞蛋,在靠近達利珠寶展覽館入口處轉角則可看到一個白色牆面上,有一個達利的簽名。
這裡不僅是收集達利個人作品的展覽館,建築物的造型與達利的雕塑、壁畫、油畫、工藝品、室內設計、混成畫,甚至最下層的達利墓地,共同構成了超現實主義的殿堂,成為達利的另一件偉大作品。達利美術館貫注了藝術家畢生的心血,建築物的外觀與內涵在風格上一脈相通。
地址: Gala-Salvador Dalí Square, 5, E-17600 Figueres
電話: 34 972 677 500
開放時間: 11月1日至2月28日 10:30-18:00(最後入場為17:15)
3月1日至6月30日 09:30-18:00(最後入場為17:15)
7月1日至9月30日 09:00-20:00(最後入場為19:15)
10月1日至30日 09:30-18:00(最後入場為17:15)
費用: 12歐元
網址:
http://www.salvador-dali.org/museus/figueres/en_index.html
> 蘭布拉大道(巴塞隆納)
每個到訪這個西班牙名城的旅客,準會發現蘭布拉大道才是當地首屈一指的玩樂街。
蘭布拉大道由加泰隆尼亞廣場(Placa de Catalunya)到哥倫布紀念塔及貝爾港(Port Vell),全長約一里,由於可觀處眾多,引來川流不息的遊客,更被譽為黃金一里大道。
起點是位於市中心加泰隆尼亞廣場。四線道路交集,廣場中央是巨大的噴泉公園,草地坐臥享受日光浴的人群,四周圍有著各樣名店和英國宮(El Corte Ingles)百貨公司。
大道的中心段,有超市和一間傳統的大型市場叫聖約瑟市場(Mercat de Sant ),售賣商品種類繁多,攤位規劃整齊幹淨,裝飾很有創意。
步行街兩旁綠樹如蔭,陽光穿梭其中。藝術家沉迷於創作中,不論超寫實或人像素描,展現巴塞羅納多元的藝術風貌;鮮花店飄來陣陣花香,還有悅耳鳥鳴,兩旁的行人道則是露天咖啡館。
大道末尾是售賣工藝品的各類小店和旅館,並且時有街頭藝人表演。蘭布拉大道的盡頭是一塊高聳入雲的哥倫布紀念碑(Monument a Colom)和碼頭。你可以乘坐電梯登上紀念碑。這裏可以看到貝爾港(Port Vell),欣賞巴塞羅納的碧海藍天和連接港口的高架橋。
> 普拉多博物馆(馬德里)

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是西班牙的驕傲,這是全世界館藏僅次於盧浮宮的藝術宮殿,收藏著西班牙全盛時期由各個領地收集而來的藝術精品,藏品包括:超過8200幅素描和大約4800幅版畫,900多件雕塑作品和約200件殘片,一千種硬幣及獎章,兩千種裝飾品及其他藝術品。但最主要的藏品是大師們的繪畫作品:西班牙繪畫逾4800幅,義大利繪畫逾1000幅,法蘭德斯繪畫逾1000幅,法國繪畫逾300幅,荷蘭繪畫約200幅,以及少量德國和英國繪畫,使普拉多博物館躋身於世界著名博物館行列之中。普拉多博物館是世界上保有“叠戈·委拉斯開茲”和”弗朗西斯科·哥雅”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館,也是藏有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博斯”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館,因為原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最欣賞他的畫,大力收藏的結果。同時藏有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提香、魯本斯、倫勃朗、丟勒、波提切利、委羅內塞等大師的作品,以及其他一些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和希臘畫家的作品。如果想要在一天之內逛完這個博物館,走馬觀花是唯一的選擇。
普拉多博物館坐落於普拉多大道上,緊鄰著皇家植物園,原本的建築是建於1785年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後來於1819年斐南度7世下令將王室收藏的繒畫以皇家美術館的名義,對平民百姓開放,這就是普拉多博物館的前身!
地址: Paseo del Prado, s/n, 28014 Madrid
電話: +34 91 330 2800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六): 10:00-20:00
(星期日及節日): 10:00-19:00
休息日: 每年1月1日、5月1日和12月25日
提早閉館日: 1月6日、12月24日和31日(10:00-14:00)
※ 關閉前30分鐘停止售票,閉館前10分鐘清館
票價: 普通門票 14 €
普通門票+官方指南一份: 23 €
地鐵: Banco de España (2號線) / Atocha (1號線)
公共汽車: 9/10/14/19/27/34/37/45
近郊火車: Atocha
網址:
http://www.museodelprado.es/en
> 王宮(馬德里)

從卡洛斯三世到阿爾豐索十三世一直是國王住所。參觀馬德里的王宮同時也是在回顧西班牙的歷史。雖然現在的君主並不居住在此地,但是這裏還是作爲西班牙國王的官方寓所。並且內部還設有一座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兵器博物館。每個星期三如果沒有官方活動,在王宮內的美洲廣場上有身著色彩鮮豔制服的皇家衛兵在音樂伴奏下進行換崗儀式。
每個星期三(八月、九月及有官方活動或者天氣不佳時除外)王宮都會舉行皇家衛兵的換崗儀式。儀式在12點王儲門(Puerta del Príncipe)進行(由BAILEN街進入)。
如果想詳細瞭解這個壯觀的儀式,馬德里旅遊業公會作爲"發現發德裏"遊(Descubre Madrid)的一部分,準備了兩項參觀。第一個是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三莊嚴的衛兵換班儀式,第二個是大使遞交國書的活動。這兩種活動都安排了西班牙語和英語導遊。
地址: Bailén s/n. Madrid 28071
電話: +34 91 454 87 00
開放時間:
夏季 (4月-9月): 周一至周日、節假日 10:00 -20:00
冬季 (10月-3月): 周一至周六, 10:00 - 18:00 周日及節假日, 10:00 - 16:00
※ 官方慶典活動時關閉
票價: 10歐元
交通: Ópera (L2 / L5)
公車: 3/25/39/148
近郊火車: Príncipe Pío
網址:
http://www.patrimonionacional.es/
> 太陽門(馬德里)
> 主廣場(馬德里)
Plaza Mayor 建於 1619 年,是一個被紅牆住宅包圍的方形廣場。廣場過去曾用來舉行祭典與鬥牛、審判異端分子或執行絞刑,甚至國皇的宣誓儀式或婚禮,亦有雜耍特技等表演活動,所以當時許多民眾都會到此看熱鬧。
現時,廣場中央是國王 Philip III 所興建的騎馬像,而 Plaza Mayor 附近的住宅地層,幾乎全都是小酒館及土產店,成為了遊客休憩的場所。另外,由廣場的 Arco de Cuchilleros 走過一點,就會到達酒吧林立的街頭 Cava de San Miguel。
地址: Plaza Mayor, 28012 Madrid, Spain
交通: 地鐵1/2/3 號綫於 Sol 站下車步行約 5 分鐘
> 水道橋(塞哥維亞)

塞哥維亞水道橋(西班牙語:Acueducto de Segovia)是一座位於西班牙古城塞哥維亞的水道橋遺跡。這座水道橋除了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最雄偉,也是保存最好的古羅馬遺蹟之外,也是所在地塞哥維亞的象徵,並被使用在其城徽上。
水道橋修建於公元1世紀,最高達28.5米,用167個拱門支撐。整座水道橋是為了將15公里之外的阿塞佩達河水引進市區的水利工程,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完全沒有使用水泥,只憑藉精巧的技術去堆砌花崗岩,卻屹立不搖2000年!
這座水道橋是整個歐洲保持最接近原狀的水道橋,也因此被選為豎合國的人類世界文化共同遺產。
水道橋是塞哥維亞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將近兩千年來一直運作良好,為塞哥維亞提供了水源。在20世紀,它受到汽車污染的損害,花崗岩受到侵蝕。1997年以來進行修復,以確保其能保存下去。在修復工程完成後,交通改道,阿索格霍廣場成為行人專用區。
> 阿卡乍堡(塞哥維亞)

塞哥維亞(Segovia)城堡位於塞哥維亞城西端,臨崖而建的塞哥維亞城堡(Alcazar de Segovia),,擁有絕佳的視野。這座城堡始建於12世紀,但15世紀初才有比較積極的建築動作,完工時間約在1455年,不過,這裏曾在1862年發生火災,因此目前所見大部分為19世紀的重建結果。
藍色的屋頂是城堡的特色之一,採用下方河流裏一種稱為" fisara"的片岩為材料,這種岩石會在光線底下產生金屬般的光澤。只是,看見這座城堡的人不知是否覺得眼熟?據說當年迪士尼就是以它為藍圖,設計出白雪公主的城堡。無論如何,城堡居高臨下的地勢,提供遊客飽覽塞哥維亞城內和附近平原風光最佳的位置。
城堡之外則被茂密的植被包圍。在城堡中,摩爾文化的痕跡處處可見,在許多房間都常常可以看到以明麗的顏色在石膏的背景上繪製的摩爾文化中常見的繁複的裝飾。
地址: Plaza Reina Victoria Eugenia, s/n, 40 003 Segovia
電話: +34 921 460 759 / +34 921 460 452
開放時間: 夏令時間(4月-9月) 10:00-19:00
冬令時間(10月-3月) 10:00-18:00
※10月開放時間: 星期五和六 10:00-19:00
平日 10:00-18:00
費用: 4.5歐元
網址:
http://www.alcazardesegovia.com/
> 城牆(阿維拉)

歐洲現存中世紀的城牆中,阿維拉城牆堪稱是最悠久的,十一世紀時基督徒為防禦回教徒而建造的。
整體近四角珍,全長2550分尺,寬3分尺,高度約12分尺,每隔25公尺有一座塔,共有90座塔及9座城門,88個圓珍碉堡和2500個城堞組成。
烤牆逐次連接著碉堡,形成周長2460米的城垣,大致呈6邊形,牆高12米,厚3米,工程浩大,造形奇特、建築雄偉,世所罕見。
雖歷近千年,仍完整如初,阿維拉以有這座城垣而聞名如世。
當地傳統說法是城牆從11世紀開始興建,工期持續了9年。但是在當時戰亂鈖飛的年代,小城裡有張的人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修建一座龐大的城垣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因此,廣泛流傳的說法是它於12世紀重新修整過。
城內,富麗堂皇的古建築鱗次櫛比,羅馬式大教堂的半圓形殿與古城垣渾成一體,花崗石建成的外牆,遠看像座古堡,內部用帶斑點的紅白石塊砌成。
城牆通道依靠陡峭的地形,Adaja河流形成的不同水平面而建。城內面積33分頃,城外還有大量的郊區。
> 大教堂(塞維爾)
這是塞維亞十分耀眼的建築物,也是遊客來塞維爾朝聖的主要地方。塞維爾於西元1248年落入天主教的手中後,到西元1401年前他們將本來的清真寺當成教堂使用,後因教堂受損日漸嚴重,於是天主教組織決定於此重新修建一座更大的教堂,以彰顯天主教在西班牙的勢力,這座寬160公尺、長140公尺的大教堂便自此誕生!它僅此於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為世界三大教堂。教堂原是哥德式風格的建築,後因中央的圓頂坍塌後,其建風又改為文藝復興風格。

大教堂裡以希拉達塔(La Giralda)為重要的觀賞點。這座摩得哈爾的鐘塔雖然與大教堂的風格略有差異,但精緻的灰泥浮雕與設計,可說是塞維爾的一座美麗地標。它是建於西元1198年的回教鐘塔,在14世紀時天主教取回失土後將鐘塔的原頂改為教堂式的尖塔,到了西元1568年時頂部又被添加具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塔高約98分尺、頂端有一手持君士坦丁的棋子的女人雕像,你可以自教堂內部登上鐘塔觀賞塞維爾的市景。
此外,主禮拜堂(Capilla Mayor)的鑲金屏風、航海家哥倫布的靈柩(Columbus's Tomb)和橘子庭園(Patio de los Naranjos),都是大教堂裡值得欣賞的焦點。
地址: Avenida de la Constitución, s/n 41001 Sevilla, Spain
電話: 34-954 214 971
費用: 歐羅 8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 09:30-16:30 (7-8 月),11:00-17:30 (1-6 月及 9-12 月)
星期日 14:30-18:30
網址:
http://www.catedraldesevilla.es/
> 聖十字區(塞維爾)
Barrio de Santa Cruz

從教堂和王宮以東的地區都算是聖十字猶太區,費南永三世下令來自托雷多的猶太人住在原為猶太區的此地。這裡算是較能體會古老的塞維亞回教風情的地區,因為交錯的巷弄與掛滿了鮮花的白壁屋舍,如果仔細探訪或許會發現具有回教風格的中庭。
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在Calle Susona的這條小街上,有個門上方嵌入一個畫有美麗骷髏頭的瓷磚,這是諷刺一美麗的猶太女孩Susona愛上天主教徙騎士的古老傳說。傳說中因女孩的父親計劃殺死數位宗教裁判官,其中也包含這位騎士,而女孩卻因愛情而警告她的愛人,因而造成一場女孩全家血腥屠殺事件,女孩在臨死前要求將她的頭蓋骨掛在她家的門樑上,以示處罰她的父親的背叛。據說一直到18世紀都還掛著她真正的頭骨。
其實在這裡迷路是種享受,因為傳統的tapas、紀念品店和具有特色的餐廳,都是隨時令你停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 黃金塔(塞維爾)
Torre del Oro

位於瓜達及維河(guadaquivir)旁的12邊形的黃金塔(torre del oro)是西元1200年時由回教徒所建。原來為一監視塔,現在為航海博物館;而原來在外牆貼有閃亮的金色磁磚,現在只有塔頂所反射的耀眼光芒可以回想當年金光閃爍的風光。之所以叫黃金塔,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曾是貯存黃金的金庫。據傳說,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西班牙殖民帝國從拉美掠奪了大量黃金、白銀,從海上運回來後先暫存在這座塔內,然後再從陸路運往馬德裏上繳王室。
> 西班牙廣場(塞維爾)

塞維爾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Sevilla)是西班牙全國最大最開闊、造型也最獨特的廣場,1929年爲伊比利亞·美洲世界博覽會而建。
該廣場由建築師阿尼巴爾設計,由一棟呈半弧形的紅磚建築環繞,位於中央的是主塔,弧形兩端則爲副塔,非常別致也顯得氣勢逼人。在建築物和中央圓形大廣場間,有個半月形小運河,上有四座以瓷磚砌成的拱橋,在半圓形的拱門扶手下方,以58幅鑲嵌彩瓷壁畫描述西班牙各城市萬種風情,既古典又浪漫。古羅馬式的回廊、拱門、柱頭,以及阿拉伯和西班牙建築風格渾然一體的塞維裏亞風格,被譽爲西班牙最美麗的廣場。廣場還有噴泉、河流、小橋、嵌瓷圍欄,在任何角度攝影和繪畫,都是新穎又古典的好題材。
> 白色山城(米哈斯)



小小米哈斯是個非常受遊客歡迎的白色山城,由於交通便利,它觀光化的程度極高,滿街的紀念品對卞遊客來說是十分的便利。
米哈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期,當時摩爾人所建防禦使用的城牆,至今還能看到殘餘部分。米哈斯座落在425公尺高的山腳邊,站在懸崖上的瞭望台可以欣賞到陽光海岸的景色。
儘管如此,這裡典型的白色房舍仍舊是最大的賣點,許多人到此來「朝聖」便是衝著這點而來。
> 洞窟(內爾哈)
Cueva de Nerja
是1959年被發現的鐘乳石洞遺跡,據推論形成於西元3萬年左右,甚至曾經有人類祖先在此生活居住過,這個深4分里,面積15萬平方公尺的巨大鐘乳石洞在1989年以世界上最大的鐘乳石洞被登記在金氏世界紀錄上,同時也是西班牙的國家重要文化資產。
網址:
http://www.thenerjacaves.com/

> 歐洲陽台(內爾哈)
Balcon de Europa

爲什麽叫做歐洲陽台呢?與太陽海岸西部平坦的地形不同,內爾哈的海岸地勢陡峭,山路崎嶇,怪石嶙峋,9世紀時統治這裡的阿拉伯人,為了監視海上的動靜,以防範入侵者而在突出於海灘的懸崖上興建的。在一次地震後,國王阿方索十二世視察該地,登上露台,驚呼,這不就是Balcon de Europa嗎?之後,這個露台就得名“歐洲陽台”了。露台上視野極佳,不僅可以望見太陽海岸東西海岸線,還可以望見身後的內華達山脈,能見度好的日子甚至可以望見對岸的非洲大陸。
> 阿蘭布拉宮(格拉那達)

是一個位於西班牙南部格拉那達摩爾王朝時期修建的古代清真寺—宮殿—城堡建築群。阿蘭布拉宮位於格拉那達城外西南方的山崗上,最初原址建有要塞稱為Al-Andalus。宮殿為原格拉那達摩爾人國王所建,現在則是一處穆斯林建築、文化博物館。1232年在老城改建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現存規模。宮牆外圍有30米高的石砌城牆。有兩組主要建築群:一組為「石榴院」,另一組為「獅子院」。
該宮城是伊斯蘭教世俗建築與造園技藝完美結合的建築名作,是阿拉伯式宮殿庭院建築的優秀代表,1984年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阿蘭布拉宮,由統治格拉那達的奈斯爾王朝的第一代統治者穆罕穆德一世所建,因穆罕穆德被稱為「紅人之子」,這座宮殿也叫作「紅宮」。位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內華達山腳下;面積:130公頃;建造年代為公元13-14世紀。
梅斯亞爾廳Mexuar,是宮裡最古老的部分,是用於蘇丹公務的廳堂,聽政、判決。 科瑪萊斯宮Comares,是蘇丹會見大臣的地方,有時也在此喝茶,抽水煙,談論國事。
香桃木院Patio de los Arrayanes,長36米寬23米,香桃木享有「愛神木」美稱,花的花語是愛情蜜語,安達盧西亞地區多種; 使節廳Salon de Embajadores,是宮裡最大最豪華的廳堂。蘇丹在這裡接見外賓,牆上複雜的花紋取材於貝殼,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為題材。伊斯蘭有規矩不能用人和動物圖案作裝飾。阿拉伯的銘文描繪的是伊斯蘭教的七層天。古蘭經有幾處經文談到「七層天」真主在兩日內創造了七層天。
獅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長28米寬16米,周圍一圈都是柱子,總共有124根。中間是12頭石獅子馱起的水池。池子向四方向引出四條小渠,代表四條河名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古蘭經中講樂園有一百等級,每兩等之間的距離,如霄壤之遙。極樂園最為高級,樂園四河由此湧出,上面是真主的寶座。阿拉伯的庭院中經常會建這樣的十字形的水渠。
兩姐妹廳Sala de las Dos Hermanas,頂部形如鐘乳石的裝飾是宮裡最精美的部分; 阿本莎拉赫廳Sala de los Abencerrajes,名自貴族家庭,圖案的靈感來自畢達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曾經是宮內最血腥的地方,國王聽信讒言在此殺死36位武士和宮廷里的親戚。 國王廳Sala del Rey,曾經舉辦宴會的地方,天花板上描繪有王朝歷代的十位國王像,畫是畫在皮革上的。天花板雕的像個山洞,伊斯蘭教傳說聖人默罕默德就是住在山洞裡。
網址:
http://www.alhambradegranada.org/zh/
> 猶太區(哥多華)
La Juderia

居住在猶太區的人一定都很浪漫吧?初次造訪這裡的遊客心裡一定禁不住如此揣測:以石板小徑、白牆、五彩繽紛的花盆和美麗的中庭為特色,素有「百花巷」 之稱,Callja de las Flores這條百花巷就位在清真寺往北走再右轉的地方。百花巷和背景的清真寺尖塔, 是哥多華風景明信片最常出現的景致。
爬滿了牆面的花盆,爭奇鬥妍的花朵被白牆襯的格外鮮艷,每一條窄小只容兩人擦身而過的巷道,引入的都是一個天井,而這些天井,都各有其特色,但也有一個有趣的共通點:天井之中除了種植色彩鮮艷的花卉及爬藤植物,通常還會種棵水果樹,而水果樹中,又以檸檬樹和橘子樹最常見。
漫步於哥多華猶太區窄窄而複雜的巷道中,每一個曲折都是驚喜,每一個天井都讓人迷醉…… 在Judios路上,有正方形的猶太教堂Sinogoga,建於1314 年,除了托雷多的兩座猶太教堂外,這是西班牙唯一的中世紀猶太教堂。猶太區中重要的廣場是麥莫尼德斯廣場(Plazuela de Maimonides),它是以出生於哥多華的猶太哲學家之名來命名,廣場中立著的雕像就是這位猶太哲學家。
> 清真寺(哥多華)
Mesquita, the Great Mosque

雖然被稱為哥多華大清真寺,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座天主教堂。
在西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初,烏瑪雅德王朝將首都建於哥多華,這個清真寺正是回教王朝在安達魯西亞所遺留下來的最佳文化遺跡。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具雙重功能的建築,一是清真寺(僅次於麥加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佔地2萬4千平方公尺),一是表現出回教藝術最佳典範的重要宮殿。這座清真寺的歷史追溯到回教威麥亞王朝的阿布杜勒‧拉赫曼一世(Abd al Rahman I)於西元785至789間下令所建的,計劃在此興建一座超越巴格達的回教清真寺,隨後歷經數次的擴建而成為一座可容納2萬5千人的大型清真寺。由於大型工程耗費多時,期間綜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到了10世紀時哈克汗二世(Hakam II)更添加了豪華的裝飾包括壁龕和回教式的中庭建築。
十三世紀時,西班牙面臨基督教復興運動,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皇和斐迪南國王結婚,夫妻倆人聯手攻打當時的阿拉伯王國,格拉那達,終於,阿拉伯人戰敗,退出伊比利半島,而哥多華重新回到基督徒的手中,那是一個對宗教有潔癖的年代,復興後理所當然的剷除異教徒文化,也包括了這座重要的清真寺,主教請示國王清真寺的命運,國王不曾看過清真寺原來攝人的美貌,大手一揮,下令將清真寺改成大教堂。還好當時負責的建築師建議保留部份清真寺美麗的原貌,修建工作持續兩百年,16世紀時完工,清真寺被改為教堂,成為一棟混合回教、天主教的奇特建築物,持續散發魅力。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六 10:00-18:00
星期日及國定假期: 09:00-10:30, 14:00-16:00
費用: 8歐元
網址:
http://www.mezquitadecordoba.org/en/index.html
> 古羅馬橋(哥多華)

Roman Gate &Bridge
欣賞哥多華的最佳位置莫過於此,尤其是在日落時分,夕陽的餘暉將羅馬古橋映照成燦爛的金橘色之際。位在清真寺南側Rio Guadalquivir河上的古羅馬橋,建於西元1世紀,為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所建,但現今僅有部分是當時遺留下來的,羅馬橋長230公尺、共有16座橋墩,在橋的中央有座建於1651年的哥多華守護神-聖拉菲爾雕像,許多居民會於此作短暫停留以祈禱或點燃一盞蠟燭。
> 皮亞納宮殿(哥多華)
Palacio de Viana
皮阿納宮殿數度獲中庭節大獎,被譽為中庭美術館。這個17世紀,擁有12個中庭的豪宅,是皮亞鈉公爵家族的居所。裡頭有12個,設計不同特色的,中庭花園。
整個皮亞納宮殿,至今仍還保存著當時的原貌。從裡頭的一些豪華家俱、錦織品、繪畫、陶瓷器等等生活用品中,不難看出皮亞納公爵家族的氣派。
每個中庭的面積都不算太大,不過它分別以各種主題,各式植物作為裝飾,然後妝點整個花園,讓整個花園,別出心裁,更具特色。
遊客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這些庭園中漫步,好好享受一下,整個庭園裡的那股寧靜。
地址: Plaza de don Gome, 2, 14001, Córdoba , ESPAÑA
電話: (0034) 957 496741
開放時間(冬季): 星期二至四 10:00-19:00
星期六、日及節假日 10:00-15:00
(夏季): 星期二至日
※ 7月1日至9月1日: 09:00-14:00, 19:00-22:00
費用: 8歐元
網址:
http://www.palaciodeviana.com/en/home.asp
> 托雷多古城
Toledo Cathedral

一個地理位置及歷史典故都耐人尋味的城市「托雷多」,四周環繞著護城河,是西班牙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中心,也曾經是西班牙帝國的首都達千年之久,可以說是西班牙歷史文化的縮影,在豐富的猶太教、回教、基督教和摩爾人文化交會衝擊之下,具有豐富的中古世紀特色。1940年被譽為歷史藝術之都,托雷多古城區在1987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代表性的建築非托雷多大教堂莫屬,建築風格融合哥德、文藝復興及巴洛克。以收藏奇珍異寶聞名,也是西班牙大主教教區所在。 歷史上,托雷多先後成為羅馬自治市、西歌特王國的首都、哥多華的防禦堡壘以及信仰基督教各國對抗非洲摩爾人的前哨基地,在查理五世統治下,還一度成為國家權力中心的所在地,托雷多彷彿就是一座博物館,裝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故事,精彩無比。 雖然托雷多因畫家埃爾.葛雷科定居於此而聲名大噪,但在西班牙的歷史與宗教地位非重要。基本上托雷多的舊城也被堅固的城牆所包圍,因此漫步在舊城內也別有一番中古世紀的風味。而長久以來這裡一直是結合基督教、回教和猶太教的多樣文化地方,因此有「三個文化城」之稱。
> 大教堂(托雷多)
Toledo Cathedral

在西班牙排列於三大教堂之一,早在古羅馬時期,這裡便是宗教聖地,到了西元646年時,托雷多的主教正式將她納入西班牙的天主教教堂。然而歷經回教徒統治三個世紀後,這裡轉變成清真寺。 雖然在西元1085年時,阿方索六世保證回教徒仍可繼續將這裡當成清真寺使用,但是協議破裂,清真寺徹底破壞,因而在13世紀時開始重新修建大教堂。托雷多大教堂原為哥德式教堂,但確保有混合歷史元素的建築風格於其中,摩得哈爾式的美術風格一一在教堂內部的陳設中展現,而西班牙式的文藝復興美術卻在禮拜堂中顯露無疑。

此外,在主祭壇背後偌大的另一聖壇(The Transparente)則是據邱里格拉風格的巴洛可式設計,過於豐富的設計也彌補了教堂光線的不足。基本上進入大教堂參觀是免費的,但其中有四個部份卻是需要購票才能進入,需要驗票入內的參觀室總是人滿為患,最好能挑選一早就前往參觀。
地址: C/ Cardenal Cisneros, 1
45002 Toledo
電話: 34 925 222 241
網址:
http://www.catedralprimada.es/catedral/primada/eng/
> 聖多美教堂(托雷多)
Lglesia de Santo Tome
建於十四世紀,2000年重新整修後,其穆德哈爾式高塔被譽於全托雷多最美的塔!但更吸引目光的,是這裡收藏葛雷柯的著名畫作《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明顯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喻天堂;下喻人間。把當時最顯赫的貴族、教士及社會名流均列在其內,畫家的兒子也在其中。畫面上十六世紀的人物居然出現在十四世紀的葬禮中,畫家的筆觸頗令人費解,顯示出畫家的絕技。《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被公認為世界名畫之一,是1586年聖多美教堂的神父委託葛雷柯所作,以紀念已經死去200年、並曾為教會捐獻過大筆資金的托雷多貴族奧爾加斯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