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one...
珀斯Perth(PER),澳大利亞Australia
悉尼Sydney(SYD),澳大利亞Australia
維也納Vienna(VIE),奧地利Austria
不丹Bhutan(BTN)
巴西Brazil(BRA)
汶萊Brunei(BWN),汶萊達魯薩蘭國Brunei Darussalam
吳哥窟Angkor Wat(REP),柬埔寨Cambodia
杭州Hangzhou(HGH),中國China
香港Hong Kong(HKG),中國China
青島Qingdao(TAO),中國China
三亞Sanya(SYX),中國China
上海Shanghai(SHA),中國China
西藏Tibet(LXA),中國China
武漢Wuhan(WUH),中國China
廈門Xiamen(XMN),中國China
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CXR)
捷克Czech Republic(CZE)
丹麥Denmark(DK)
斐濟Fiji(FJI)
芬蘭Finland(FIN)
法國France(FRA)
大溪地Tahiti(PPT),法屬波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
法蘭克福Frankfurt(FRA),德國Germany
斯圖加特Stuttgart(STR),德國Germany
希臘Greece(GRC)
關島Guam(GUM)
匈牙利Hungary(HUN)
冰島ICELAND(ISL),冰島Iceland
峇里Bali(DPS),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雅加達Jakarta(JKT),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龍目島Lombok(LOP),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伊朗Iran(IRN)
羅馬Rome(ROM/FCO),義大利Italy
福岡Fukuoka(FUK),日本Japan
名古屋Nagoya(),日本Japan
沖繩Okinawa(OKA),日本Japan
大阪Osaka(OSA/KIX),日本Japan
札幌Sapporo(SPK),日本Japan
東京Tokyo(TYO/HND/NRT),日本Japan
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KZ),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
肯尼亞(肯雅)Kenya(KEN)
北韓Korea, North(PRK)
釜山Busan(PUS),南韓Korea, South
濟州Jeju(CJU),南韓Korea, South
首爾Seoul(SEL),南韓Korea, South
寮國(老撾)Laos(LAO)
永珍Vientiane(VTE),老撾Laos
吉隆坡Kuala Lumpur(KUL),馬來西亞Malaysia
浮羅交怡(蘭卡威)Langkawi(LGK),馬來西亞Malaysia
檳城Penang(PEN),馬來西亞Malaysia
沙巴Sabah(BKI),馬來西亞Malaysia
馬爾代夫Maldives(MLE)
毛里求斯Mauritius(MUS)
墨西哥Mexico(MX / MEX / CDMX)
蒙古Mongolia(MNG)
緬甸Myanmar(MMR)
尼泊爾Nepal(NPL)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AMS),荷蘭Netherlands
荷蘭Holland(NLD),荷蘭Netherlands
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NCL)
奧克蘭Auckland(AKL),新西蘭New Zealand
塞班島Saipan(SPN),北馬里亞納群島邦Northern Mariana Islands
挪威Norway(NOR)
阿曼Oman()
帕勞(帛琉)Palau(ROR)
長灘島Boracay(MPH),菲律賓Philippines
宿霧Cebu(CEB),菲律賓Philippines
愛妮島EL Nido(ENI),菲律賓Philippines
馬尼拉Manila(MNL),菲律賓Philippines
波蘭Poland(POL)
葡萄牙Portugal(PRT)
卡塔爾Qatar()
莫斯科Moscow(MOW),俄羅斯Russian Federation
塞舌爾Seychelles(SYC)
新加坡Singapore(SIN/SGP)
斯洛伐克Slovakia(SVK)
南非South Africa(ZAF)
西班牙Spain(ESP)
斯里蘭卡Sri Lanka(CMB)
瑞典Sweden(SWE)
瑞士Switzerland()
高雄市Kaohsiung(KHH),台灣Taiwan
墾丁Kenting(KHH/PIF),台灣Taiwan
台中市Taichung(TXG/RMQ),台灣Taiwan
台南Tainan(TNN),台灣Taiwan
台北Taipei(TPE),台灣Taiwan
宜蘭Yilan(YLN),台灣Taiwan
曼谷Bangkok(BKK/DMK),泰國Thailand
清邁Chiangmai(CNX),泰國Thailand
華欣Hua Hin(HHQ),泰國Thailand
喀比Krabi(KBV),泰國Thailand
芭堤雅Pattaya(PTT),泰國Thailand
布吉Phuket(HKT),泰國Thailand
蘇梅島Samui(USM),泰國Thailand
伊斯坦堡Istanbul(IST),土耳其Turkey
杜拜(迪拜)Dubai(DXB),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nited Arab Emirates
倫敦London(LON),英國United Kingdom
洛杉磯Los Angeles(LAX),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河內Hanoi(HAN),越南Vietnam
暹粒市(Siem Reap)是柬埔寨暹粒省的省府,位於金邊北方約311公里處,距離泰國邊界只有152公里,人口大約有8000人。與喧囂的金邊相比,這裏顯得安靜而安全。令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對這座不起眼的小城趨之若騖的是被列爲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吳哥窟。掩映在暹粒的熱帶叢林之中的吳哥窯被喻爲人類建築史上最輝煌作品的代表,亦是柬埔寨的象徵,被印在國旗上暹粒城本身並不十分繁華,以國際標準來說比較荒蕪,有“酣睡的洞穴”之稱。道路時常是沒有經過鋪設的泥路或土路,因此出行不十分方便,特別是在雨季出行極爲艱難。就美學上說,房屋建築裏可觀賞性高的有先前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法式建築物及Grand Hotel d'Angkor酒店對面的停車場。建築區裏有含濃郁法式風格的咖啡廳、餐廳和酒吧,是暹粒城一個比較繁華的地帶。
與其他城市相比,暹粒城並不是一個大型城市,來這裏的遊客大都是將這裏做爲一個根據地和出發點,方便去往附近的各個歷史紀念碑參觀。城裏大部分豪華飯店和娛樂設施都是最近幾年爲旅遊業特別開設的。在經歷過歷史上幾十年的動蕩後,暹粒城已經恢復的原有的安寧。
涅盤宮
Neak Pean的意思是「纏繞的巨蛇」,這個小小的神廟,在水中央,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亭亭玉立,美得像一顆水中明珠。據說從前的朝聖者,在主池四邊的小水池取水,潔淨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這是一座由石頭為建材建造而成的寺廟,供當時吳哥王朝的民眾前來養病休息。這裡有五座水池,被稱為聖池,分別為中間一座四方大水池以及大水池各邊連接的四座小水池,當時這些水池都浸泡滿滿的藥草,讓民眾浸泡藥浴。雨季時池水漲滿,藥草於水中自然分解而成為藥池,藥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的扁平凹槽,再由各出水口流出,底下設有蓮花座,病患便跪在這裏以藥草水淋身治病。
另外,大水池的水,得個別通過四座雕有象頭(北方)、馬頭(西方)、獅頭(南方)、人頭(東方)像口中出水,才能流入小水池中。由於四座小水池據說有不同的療效,病人分別被判別病症,將遵循指示去做藥水浸泡。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蓋屋頂還雕有診治病人和按摩的圖像。
地址: Neak Pean,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8時30分
吳哥窟 (吳哥寺 / 小吳哥)
1992年興建的吳哥古蹟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可說是柬埔寨的標誌,也是高棉王朝輝煌時代的見證。「Angkor」在高棉語解作「首都」,「Wat」意即「寺廟」。
吳哥窟是公元 1113 年至 1150 年,由蘇耶跋摩二世建造,用來供奉毗濕奴神(即以毗濕奴神化身自居的自己)。當時傾盡全國上下之力,花費了 37 年時間方完成興建。
同期的吳哥寺廟全部正門向東,唯獨是吳哥窟面向西面,因此有學者猜測吳哥窟同時也兼具國王陵寢的功用。
值得一提的是,全寺共有 1,500 多幅阿卜娑羅(演出舞蹈娛樂眾神的一眾仙女)雕刻,沒有兩幅相同。較出名的有入口附近、唯一一幅露齒微笑的仙女雕像。
吳哥窟共有 3 層迴廊。首兩層迴廊間有 4 個沐浴場,給參拜者潔淨身心之用。另外,最外圍的迴廊牆壁上,刻滿了關於印度神話的雕刻,全為鬼斧神工的驚世之作。
主塔樓梯斜達 70 度,用意是讓朝拜者俯伏跪地方能登上,以顯其誠意。現時由於登塔遊客太多,主塔出現輕微傾斜,當局政府已禁止遊客攀登。
地址: Angkor Wat,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8時30分
女王宮
位於大吳哥東北面 21 公里,距離省會 35 公里,建於西元 967 年 Rajendravarman V 王朝。女王宮即班蒂斯蕾( Banteay Srei )," Banteay " 是宮殿的意思; " Srei " 則是女人的意思,所以又稱「女王宮」。
原名 Tribhuvanamahesvara (意即三界聖王,三重世界的主宰)的女王宮,為尊奉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神的廟宇;不過,因為內部雕刻及其顏色的關係,大家還是用「女王宮」來稱呼這個寺廟吧。
女王宮是當時唯一非國王所建的廟宇,建造者是 Rajendravarman 國王的一位大臣Yajnavaraha。根據奠基石的記載,Yajnyavaraha 是一位學者,也是一名慈善家。現時女王宮的建築分為兩部分:東西軸以南的部分供奉濕婆,而以北的建築供奉毗濕奴。
女王宮是吳哥石雕最精緻,保存最完整的寺廟,也是柬埔寨藝術顛峰之作,故有「吳哥藝術之鑽 ( Jewel in Angkor Art ) 」的美譽。
地址: Banteay Srei,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8時30分
崩密列
高棉語意是「蓮花池」的意思,是座建於 12 世紀的吳哥寺式建築,崩密列可說是間完全被叢林湮沒的廟宇,其中心塔身已完全坍塌,目前的情景和當初被發現時沒兩樣,是探險者的最佳去處。
崩密列離暹粒市區距離約 40 公里,其規模大小不亞於小吳哥,但這兒因為經歷了多年內戰,已經殘破不已,當地政府也尚未好好整理,所以這兒仍然保持了很原始的狀態與神秘感,在參觀時,需要在被炸毀的大石塊與破損的城牆上爬上爬下。
在崩密列,可以看到吳哥窟未被發現前的模樣,是吳哥遺跡群中最值得去景點之一,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跡。崩密列的規模幾乎與吳哥寺一樣大,但依然被叢林嚴密包裹著,無法盡覽全貌。由於比較荒僻,叢林的神秘氣氛在斷裂的柱石、坍塌的墻壁間彌漫,大有探險的味道。
地址: Beng Mealea, 63 km east of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6時00分 - 17時00分
吳哥城 (大吳哥)
是公元 9 至 15 世紀高棉帝國的王城,也是整個王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國都,面積達9平方公里,規模之大在當年來說實屬罕見。
王城根據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建設:最外圍由寬 100 米、深 6 米的護城河包圍,代表海洋;城牆則代表喜馬拉雅山脈;而正中央的巴戎寺就象徵宇宙中心的須彌山。
吳哥城共有 5 座城門,東面的勝利門曾為軍隊出征用,而現時遊客多於南門進入、北門離開。
王城中央的巴戎寺 (Bayon) 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闍耶跋摩七世的陵寢,後來成為國廟。第3圍牆上有多幅精美絕倫的石浮雕,題材大多圍繞高棉王族和人民日常生活,如漁民捕魚、國王出征、先王駕崩等等。中央塔樓四面則各有梵天神的雕像,被稱為「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附近是年代較久遠的巴芳寺 (Baphuon),由優陀耶迭跋摩二世興建,在中國宋代文獻《真臘風土記》中被稱為「銅塔」,高約50米,前方有長長的通道。巴芳寺原本用來供奉濕婆,後來成為佛寺。
古皇宮 (Royal Palace) 為羅貞陀羅跋摩二世於公元10世紀興建。皇宮原為木造,表面貼滿金箔和鑲上珠寶;主建築經過多年風化已不復存在,只剩下紅色的空中宮殿 (Phimeanakas)。這裏還流傳着關於蛇精的傳說,遊覽時不妨向導遊請教。
王城內建築包括用來進行閱兵的鬥象台 (Elephant Terrace)、雕工精細的癩王台和神秘的十二生肖塔等。
地址: Angkor Thom,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8時30分
聖劍廟
位於吳哥窟北大門約 1.5 公里。寺院是由紅土 ( laterite ) 與砂岩所建築,四周以護城河圍繞著。跨越護城河的橋樑與其他吳哥古跡一樣,可看到拉著 Naga 大蛇的諸神與阿修羅。加亞華爾曼七世以父親 Dharanindravarman II ( 1150-1160 年) 為模型,雕塑觀世音菩薩像,安置於寺院內,主要祭祀觀世音菩薩。
聖劍寺院又名寶劍塔,是佛教與印度教混合的寺院。 Preah Khan 是「聖劍」的意思,原有「勝利的聖城」之意,主要是為了紀念 1181 年,加亞華爾曼七世擊退占婆王國 ( The kingdom of Champa,越南的占族古國,在現今的越南中部 ) 的入侵,奪回高棉王國的統治權。
從聖劍寺院東邊的參道而行,沿途的壁面雕有觀世音菩薩。寺院內曾住過千位以上的僧侶。中庭南側有圓柱的二層樓為藏經閣 ,是吳哥十分珍貴的古跡。本殿由三層周壁所圍繞,東西南北有參道,周壁的門愈接近本殿,高度愈來愈矮,門也愈來愈狹隘,由遠到近,可看到寺院的寬廣。
地址: Preah Khan,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30分 - 18時30分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是東南最大的淡水湖,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奇觀。這個偉大的誕生於生態異常。 6月初,在雨季開始時,湄公河水位上漲,轉移其部分流量到南中國海的一部分及改變方向流進洞里薩湖。這會迫使水流反方向,10月底將看到洞里薩湖的面積越來越大幾乎是原先的10倍,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
洞里薩湖在大湄公河的水量補充下,有著廣闊的水域,構成柬埔寨最顯著的地貌特徵。這個“大湖” 代表人們的認同和生活在湖泊上成千上萬的柬埔寨人的生活方式,都在依賴洞里薩湖和其潮汐漲退維持生活。
在這裡整個社區;除了住宅,有一所學校、警察站、消防站、教堂和一些餐館。這種大湖泊上漂浮村莊自給自足的社區很普通,每天都吸引人群觀察他們的生活,分享他們在這個偉大的洞里薩湖區域的美妙時光。
塔普倫寺
位於吳哥窟南部 33 公里處,四周長、寬據說原有1,000 公尺、600 公尺,尊奉婆羅門教和佛教,當地人稱之為「小吳哥窟」。塔普倫寺現在毀損的情況相當嚴重,目前只剩下長、寬各為 40 公尺及 30 公尺的內層圍牆。
塔普倫寺是當時古真臘吳哥王朝的國王加亞華爾曼七世 ( Jayavarman Ⅶ ) 於 1186 年為他母親所修建的寺院,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
塔普倫寺四面方位開有四座門廊,主殿面向東方,北側突出門廊上有六臂保護神 Vishnu 的浮雕。由東門走進來,會經過一道長長迴廊,長廊頂端有成列仙女 Apsara 的浮雕,所以有「舞者長廊」的美譽。神殿內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傳說是依據 Jayavarman Ⅶ 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還有一個內室,稱為「回音塔」,站在塔裡面的某一定點,用力拍胸脯時會產生宏亮的回音,甚為有趣。
塔普倫寺是荷里活電影《盜墓者羅拉》( 又譯《古墓奇兵》,原名 Tomb Raider ) 的主要拍攝地點之一,因而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回來。自 19 世紀中葉,由法國人發現塔普倫寺之後,即因被緊緊樹根莖幹盤結而放棄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樣。整座寺院被當地人稱為蛇樹的卡波克 ( Kapok ) 樹所盤踞,蔚為奇觀。
地址: Ta Prohm,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8時30分
巴戎寺
吳哥遺址重要景點之一的巴戎廟,位於大吳哥城中央。百因廟的正門朝向東方,面東而建,迎接日出,象徵新生與希望,面朝東方幾乎是吳哥窟所有寺廟的座位方向。好大喜功,向來是國王彰顯威權的虛榮心態,加亞巴曼七世利用最短的時間,建蓋了由54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巴戎廟】。
由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巴戎廟 Bayon ,其中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 三公尺 高的加亞華爾曼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多變的光線或正或側,時強時弱地探照,樹草中的蟲鳥此起彼落的交織輪唱,好似一個設計新穎的聲光舞台秀,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善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佛像慈祥閉目,嘴帶微笑,「高棉的微笑」一語就是從此而來。
就當時的國力來說,作為國王的廟宇,建材應該是採用最大塊的原石,才能表達最宏偉的氣魄,但巴戎廟的建築結構,幾乎都用中、小型石塊堆疊而成,這些石頭是取自附近小吳哥廟所剩下的石材,種種跡象顯示加亞巴曼七世想要快速求建功,在急迫的時間下,沒法找尋與運輸原石,只好就地選擇小吳哥廟的廢材,改建巴戎廟。即便如此倉促完成,巴戎廟所展現高棉石雕藝術的光彩,依然令人驚歎。
巴肯寺
巴肯山頂上的巴肯寺 ( Phnom Bakheng ) 是吳哥王朝移都吳哥後建造的第一座寺廟。
廟山為陡峭的五級台基,正方形,高13米,底層長76米,逐層縮小到頂層長47米;陡峭的廟山象徵須彌山。廟山頂部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台基四邊中央,各有陡峭的五層石階,每層十級,直通寺頂平台,每層石階左右,守護著一對坐獅,有些石獅已破損,看不出獅子模樣。
巴肯寺的109座寶塔,按嚴格的幾何圖案對稱地布置:頂層的五座寶塔,一在正中,四角各一,如五點梅花;廟山的每一層正方形台基的四角,安置角塔,共20座角塔;四道五層階梯的每一道每一層,各有一對寶塔伺立左右,共有階梯寶塔40座;另有44座寶塔環立廟山四周。14世紀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淵訪問真臘時稱巴肯寺為「百塔洲」,當時的百餘座塔還是金塔。今日不少寶塔已經殘缺不全。
山的西邊是開闊的西池 ( West Baray ),向北可以望見泰柬邊界。巴肯寺建於平坦的山頂上,日落景色最為著名,很多遊客慕名登山,一暏其晚霞美景。
地址: Phnom Bakheng,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8時30分
東美蓬寺
東美蓬寺(East Mebon)建於西元 953 年,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為了祭祀祖先所蓋的祖先廟。東美蓬寺和變身塔極相似,建築年代似乎也相差不遠,都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所蓋的,據說相差只有十年左右。東美蓬寺和變身塔比較明顯的區隔方式,除了東美蓬寺的階梯較高,還有就是東美蓬寺四周有石象守護。東美蓬寺其實原本是一個很傳奇的寺廟,因為原本位於東大人工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島上,是一座祭祀祖先的寺廟,只不過東大人工湖目前已經只剩下遺跡了,只可在銘碑以及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中見到文字的記載。
東美蓬寺高台上的五座塔,呈現石磚式塔林建築的風格,牆外有神氣的石獅。外牆是人像雕刻,塑像仍然只有簡單的裝飾,並維持以正面呈現的形式化雕塑。塔的主體中間是門楣的雕飾,有獨特的假門。門楣雕飾相當豐富,主要是印度教個神祇的雕飾。古高棉人擅長工藝建築,尤其是砌石雕刻的浮雕壁畫,加上印度教神話史詩的栩栩如生,在藍天白雲下,顯的非常壯魄。屋簷壁上的坑洞,為當時鑲嵌水晶寶石的地方,現在當然現在都已剩下坑坑洞洞,宛如痘疤般失去了當時華麗的光芒。由寺中的碑銘記載,以及紅磚結構上有鐵鎚的刻痕可以得知,原本這些紅磚建造的寺廟外牆,都覆蓋有以石灰為主要原料的灰泥層,用做外牆的粉飾。東美蓬寺的正門,據說就是當時上岸參拜的碼頭。當然現在人工湖早已乾涸,看看四周,除了茂密的樹林,就只有滾滾黃土而已了。
茶膠寺
茶膠寺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中一座金剛寶座塔式廟宇,位於吳哥城東、塔布蘢寺西北。
1000年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興建,但半途而廢。茶膠寺遺跡可見祭壇上的五座密檐式方塔,是高棉的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築,堅硬的長條青石,整齊的堆積在三層平台上,為扇山金字塔結構,五座蓮花塔底層平台長120米、寬100米,中央塔高50米。
荼膠寺並沒有經過很多裝飾,這讓它在裝修精美的柬埔寨建築作品中奪目而出。但也正是它的簡潔建築風格讓它享有一定的建築地位,它的藍圖顯示了人類精神和欣賞品味的發展。
登上茶膠寺的頂端,四週可見鬱鬱蔥蔥的綠色樹林,還能俯瞰吳哥城全貌。
鬥象台
當初闍耶跋摩七世在吳哥都城內建築,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名稱的由來,是因考古學者見平台前後彫刻的都是象的造型,姑且為其取名『象的平台』。包含主要平台及兩個附屬之平台。
鬥象台又稱大象陽台,傳說是古時皇帝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同時也是國王的閱兵台,在吳哥時期每年都會舉行盛大鬥象大會,搏鬥中勝出的大象才成為國王的坐騎。
應為國宫及官舍府第的房基
但是依照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文字,【宫室:國宫及官舍府第皆面東。國宫在金塔、金橋之北,近門,周圍可五六里。其正室之瓦以鉛為之,餘皆土瓦。黄色橋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頭壯觀,修廊複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其莅事處有金欞,左右方柱上有鏡,約有四五十面,列放於窗之旁。其下為象形。】另外一段文字則描述著:『國宫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此段描述與鬥象台的地理相官位置都完全吻合。
原來的國宫及官舎府第,原為木造建築,1431年暹羅佔領吳哥後,大肆毀壞吳哥的城市建設,導致原來木造建築蕩然無存,以至於吳哥城留下來的建築多為石室為主。所以皇宮房舍就只留下石造的房基。
荳蔻寺
荳蔻寺 ( Prasat Kravan ) (喀拉凡寺),現代名字為 " Cardamon Sanctuary ",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廟,位於皇家浴池 (Srah Srang) 之南。豆蔻寺建於 921 年, 19 世紀由法國人重建。 Prasat Kravan 在柬語的意思是「荳蔻 ( Kravan ) 神廟 ( Prasat )」。
荳蔻寺建立的性質並非作為國都中心的王國廟,也不是祭祀先王的祖先廟,而是祭祀毗濕奴 ( Vishnu ) 的寺廟。這座建築外表看起來並不特別,一列 5 個塔建在一層不甚高的台基上,但在其磚造的外表內卻有著精美的雕刻。
荳蔻寺是吳哥窟少有的紅磚雕刻建築,共分 3 座塔,建材特殊,造型有別於其他建築。中央塔內的有紅磚浮雕,磚頭的紋理泛著淡紅色。荳蔻寺和大多吳哥寺廟一樣,朝向東方,繞到 5 座磚塔的東方,還可以看到地面上引道的遺址,以及殘餘的部分塔門。
寺內最迷人的是磚塔內的浮雕,走入中央主塔內部,塔身有 5 層,由下而上,越來越窄。在中間大塔的三面內壁上,分別是有關毗濕奴神 ( Vishnu ) 的印度教故事。這幾座磚塔在 1960 年代修整過,在基礎舊磚上補進一些新磚。新磚與舊磚的分別在於新磚上面印製了"C " 和" A " 兩個字母的標誌,代表 " conservation d'Angkor ",即吳哥古跡的保育工程。
地址: Prasat Kravan,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8時30分
十二生肖塔 又稱:審判塔
審判塔 (Prasats Suor Prat) 共計有12個石磚做的塔型神殿建築,觀光團習慣稱為「12生肖塔」,其用途一直在爭議之中。在12世紀,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給出一個浪漫但卻又很難令人信服的說法,『國宫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令一人各坐一塔中,其外兩家自以親屬互相隄防。或坐一二日,或三四日。其無理者必獲證候而出,或身上生瘡癤,或咳嗽熱證之類;有理者畧無纎事。以此剖判曲直,謂之天獄,蓋其土地之靈有如此也。』他寫到審判塔是用於公判是非的地方,是用來打官司用的。在昔日當法官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官司難辨的時候,就將兩個人關進去,在那呆上一些日子,看誰先生病就是誰犯罪了,用以論斷是非,也就是所謂的『天判』。
審判塔 (Prasats Suor Prat),柬埔寨當地稱之為 prasat 的塔型神殿建築,像是蓮花含苞待放的樣子,是因為受到當地水生植物蓮花的啟發,吳哥窟前就有蓮池;也有說是因建築工法的關係,此說是當地因盛產筆直的竹子,建築石塊的疊高即是運用竹子,頂端交結的形狀形成尖錐。在印度,塔式建築還有稱為史普塔 (stupa) 的佛教寺廟,隨著於印度起源的宗教傳佈,這些高塔式建築影響整各東亞建築甚鉅。
羅洛士遺址
位於暹粒城東南約 15 公里,距離吳哥遺跡約 20 公里的羅洛士遺跡群 ( Roluos Group ),是柬埔寨目前被發現的年齡最老的遺跡。在羅洛士遺跡群中,最著名的遺址有 3 個,分別是巴孔廟 ( Bakong )、聖牛廟 ( Preah Ko ) 以及羅來廟 ( Lolei )。此地區為吳哥窟遺址的前身,是柬埔寨最古老的歴史建築,更是高棉藝術的開端。
吳哥王朝的創立者闍耶跋摩二世曾建立了數個首都,羅洛士是第二個,吳哥王朝在此定都 70 年。 巴孔廟 ( Bakong ) 是羅洛士群裏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用以供奉林迦,建築風格與印尼的婆羅浮屠類似。
而神牛寺 ( Preah Ko) 則是羅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築,供奉濕婆和國王的祖先。另一個吳哥遺跡群 --女王宮的建築風格,就是繼承神牛寺風格的基礎上發展。
羅萊寺 ( Lolei ) 建造在高棉歷史上第一個人工池羅萊池 ( 已乾涸 ) 中央的一個小島上,是耶輸跋摩一世遷都吳哥前的最後一個主要寺廟。
地址: Roluos Group, 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 Siem Reap
開放時間: 05時00分 - 17時30分
單擊放下或收起 Youtube 短片